郭沫若后来终于给张琼华写了一封短信,言语之间都是无奈。
:“我们都是旧礼制的牺牲品,我丝毫不怨恨你,请你也不要怨恨我罢!可怜你只能在我家中作一世的客,我也不能解救你。”
【资料图】
郭沫若说张琼华是客,然而常年不归家的他更像是这个家的客。
因为不敢面对张琼华,1923年,郭沫若回国前夕,大哥在信中建议他回四川工作,他直接拒绝了。郭开文知道郭沫若的心结,因此给了他两个建议:要么和张琼华离婚,要么就两女侍一夫。
郭沫若回信道
:“离掉张氏,我思想没有那么新;二女同居,我思想没有那么旧。不新不旧,只好这么过下去。”
他始终是优柔寡断的。
03
当独自抚养五个孩子的安娜也成了过去时,1938年,郭沫若迎娶了小自己24岁的于立群。
名义上,他已经有了三位妻子。
只是,前两位都是过客,于立群才是和郭沫若厮守终生的女人,为他生下了六个孩子。
唯有张琼华无儿无女,一世凄凉。
郭家孩子多,张琼华很喜欢逗逗别人的孩子,却又因此更加孤独。
郭沫若回国后为了逃避张琼华,宁愿多年不回家乡,这是让张琼华最伤心的地方。
1939年2月,郭沫若的侄子郭宗璞在重庆找到了郭沫若,告诉郭沫若,他的父亲很想念他,老人家年纪大了,体弱多病,郭沫若应该回去看看了。
离别家乡26年,郭沫若这一次才终于下定决心回家。
得知郭沫若要回来的消息,老家的人都很开心。他们早就听说郭沫若已经飞黄腾达,正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。
郭沫若回家的那天,大家早早地在路边等候他荣归故里。
挤在人群中间的张琼华悲喜交加,她曾无数次幻想过丈夫回家的情形,待到幻想变成现实,她依然忧郁。
郭沫若和于立群
郭沫若西装革履,风度翩翩地走来,他向许多人打招呼,唯独漏了张琼华,张琼华仿佛是最不重要的那一个。
郭沫若向父亲问好,父亲却说:“八儿回来了,八女子(张琼华)就好过了。”,家人告诉郭沫若他母亲病逝前的遗言:“他日八儿归来,必善视吾张氏媳,毋令失所。”
父母都如此看重张琼华,不得不让郭沫若对张琼华另眼相看,她确实是一个好儿媳,在郭沫若离家的漫长岁月里,代替他尽孝,毫无怨言。
一家人坐下来后,郭沫若才能具体了解到家里这些年的变化。
许多年不回家,郭沫若对这记忆中的老房子有些陌生。
这老房子承载的是郭沫若的青春,却承载了张琼华的一生。
郭沫若问张琼华这些年还好吗?
听到这句话后,张琼华却再也忍不住,流下了眼泪。她心里有太多委屈,却不愿说出口,她告诉郭沫若自己很好。
看着张琼华的眼泪,郭沫若知道她是言不由衷,不禁又道,
“我对不起你,你不恨我吗?”
张琼华沉思了片刻,
“都是我命不好,怪谁呢?我早已想通了,没有当初,你就没有今日。不要再说了,一切都是命中注定!”
纵然郭沫若曾铁石心肠,面对这样善解人意的张琼华,也不禁心生几分内疚,他作势要对张琼华心跪拜大礼,却被张琼华拦住,只能改成鞠躬。
就算千万个鞠躬,也改变不了张琼华这悲苦的一生。
郭沫若送了两幅书法给张琼华,嘱咐她,没钱的时候,可以拿去卖了换钱,但对张琼华而言,日子再苦,她也不会变卖郭沫若送给她的礼物。
04
郭沫若第二次回家是在7月份,为了办父亲的丧事。这一次,他带上了妻子于立群和儿子郭汉英。
情敌见面,丝毫不眼红。张琼华待于立群极好,专门收拾好房间让郭沫若和于立群居住,当时于立群刚生下孩子不久,她便经常杀鸡杀鱼,做好吃的给于立群补充营养。
对于立群的儿子,她也视如己出,十分喜欢这个可爱的孩子。
郭沫若中途有事回了重庆一趟,他把妻儿都留在了老家,可见他对张琼华的信任。
郭沫若的父亲去世后,遗产平分给了四个儿子,郭沫若把自己的一份祖业留给了张琼华。
张琼华就靠着每年收租谷过日子。
05
自从公婆去世后,张琼华的日子更孤独了,她每天搬一张小板凳坐在门外,一坐就是半天。
张琼华看着天上的云,山上的苍穹,她常常陷入回忆里。
人到晚年,往往喜欢回忆过去,张琼华时常想到和郭沫若结婚时的场景,那时的他那样年轻,她又怎么会想到自己的丈夫日后如此有出息,又怎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弃妇,无儿无女一辈子。
乡村寂静,不如城市那样喧哗,当郭家后人都纷纷涌入城里发展,陪伴张琼华的是无尽的落寞。
张琼华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孤独中度过了芳华灼灼的青春岁月,度过了满头白发的迟暮之年。
别人到了她这把年纪都是儿孙环绕,她却形单影只。
土改过后,晚年的张琼华没有了土地,只能靠卖小吃和手工品生活。她每天迈着小脚早出晚归,也不过是赚些辛苦钱。
路过的行人看到这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那卖东西,只觉可怜,谁又能想到她是大名鼎鼎的郭沫若的夫人。
郭家的侄儿侄女劝她给郭沫若写信求助,她却总是摇摇头,她不想给郭沫若增添负担。
然而,随着年纪越来越大,就连上街也变得困难时,张琼华不得不寄了一封信给郭沫若,希望郭沫若每个月给她寄15块钱。
她就靠着郭沫若给的生活费过活。
这也是她和郭沫若唯一的联系,郭沫若自从办完父亲的丧事后,再不曾回到老家。
张琼华想念丈夫时,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擦着新婚时用过的那些家具,看看丈夫留下的书信。
1978年,郭沫若病逝于北京。亲友考虑到张琼华年纪大了,没有告诉她这个噩耗。
地方政府后来接替郭沫若每月给张琼华打生活费,就连郭沫若刚去世欠下的三个月欠款,也一并补齐。
郭沫若逝世一周年,首届郭沫若学术讨论会在乐山举行,郭沫若的女儿郭庶英、郭平英姐妹参加会议的同时,也去看望了89岁的张琼华老人。
她们亲热地喊了一声“妈妈”,张琼华大感意外,当得知姐妹俩就是郭沫若的女儿时,张琼华感动地流下了眼泪。
没有孩子,是她这一生最大的遗憾。这一声“妈妈”让张琼华百感交集。
她嫁了一个有出息的丈夫,却没有得到一段幸福的婚姻。
回首前尘往事,就像做了一个漫长的梦。她和郭沫若本该是最亲密的人,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终其一生,郭沫若不曾给过张琼华一点温存,还在年轻气盛时,形容对方长着猩猩鼻。对女人进行容貌羞辱实在是有失文化人的体面。
张琼华这一生却不曾说过郭沫若一句不是。
她无望地等了郭沫若68年,结局一场空。
1980年,张琼华与世长辞,享年90岁。
标签
Copyright ? 2015-2022 西南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8 联系邮箱:39 60 29 14 2@qq.com